知人知物不知“心” 插画中国 - 中画网 - 中画论坛 - 职业插画师社区
插画中国
http://bbs.chahua.org
中画网 - 绘画社区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找密码 | 插画作品 | 银行 | 精华区 | 论坛首页 | 插画培训 | 转贴工具 | 帮助 | 简洁版
插画作品 - 插画中国首页 - 插画论坛 - 插画网课 - 插画培训 - 插画招聘征稿 - 插画师信息 - 插画技法交流 金画奖大赛 - 插画教程 - 商业插画- 插画欣赏 - 最新更新
奇幻插画 - 概念插画 - 儿童插画 - 时尚插画 - 新锐潮流 - 写实/唯美 - 漫画卡通绘本 - 涂鸦 - 3d - 像素画 - 周边 - 中秋插画 - 七夕插画
插画中国 -> 美番连环漫画、单幅漫画、绘本 -> 知人知物不知“心”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知人知物不知“心”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沙石




沙石插画画廊
uid: 91177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3
威望: 10 点
积分: 15 分
推广值: 0 点
注册时间:2006-03-14
最后登陆:2006-03-14
查看作者画廊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知人知物不知“心”


知人知物不知“心”

  普通的生命都是以六根(眼、耳、鼻、舌、身、脑等六种生理器官)来认识事物的,所以只能知道六根感知范围内的事情。
  比如,我们说有一本书存在,这个论断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的眼睛有视觉,手有触觉,鼻子可以闻到书香,耳朵可以听到摸书时发出的声音,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用舌头舔舔看纸张的滋味,同时大脑意识中了解整个过程,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在身体之外客观存在着一本书。
  然而,果真如此么?你不觉得这个结论是自说自话、是自我为中心的产物么?

  其实,我们的大脑上当了,因为六根传送的信息根本不是事实真相,真相已经被六根加工过、篡改过,而我们一直都十分信赖它,被它所蒙蔽和欺骗。所以佛教将六根形象地称为“六贼”。

  事实上,除非有个能知的心去知道某个境界,否则它就不能成为那个境界,能知(主观)和所知(客观)是互相依赖、同时成立的;既不存在离开心而独立活动的物,也不存在离开物而独立活动的心。但是你却认为,确实有一本书在那里,就算你没有看到它,它仍然存在。

  也许还有个理由可以支持你说事物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你虽然没有看到书但并不妨碍别人能看到它。对此,佛教的唯识论有着深刻而精密的研究,指出别人也能看到它只能说明你们的选择具有相似性而已,就像你们同时选择来到地球上生活一样,这就是“共业共受”;尽管相似,但你们却仍然无法看到同一本书,因为你的六根和他的六根并不是一回事儿,难道是么?

  佛经里面有个例子说,阿修罗王与帝释天作战,阿修罗王败退之后,居然率领部下躲进莲藕孔里。要知道阿修罗的身体比人类大得多,但是当他们跑进莲藕孔里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变小。这种事在我们人类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它确实能够发生。因为被人类的六根看成是莲藕的东西,在其它众生的六根面前就未必是莲藕了,就像量子力学早已证实的那样,观察者本身会影响到观察的结果。近来的纳米技术、全息技术和克隆技术,也正在逐步揭示着“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大小相即”(“大即是小,小即是大”)的奥秘。

  当众生被自己的感知境象所限制,那就没有办法看到超出感官境界范围的事物。比方说,如果你个人不希望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名号,那你就真的不会听到——这就是心境相应。今天的我们未能亲眼看见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呢?毫不夸张地说,时间并不重要,而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在排斥并阻止他来成佛。成佛是一出大家共同配合、主宾互动、因缘具足,然后才能上演的情境剧,不是单有佛做主角就够的。由于我们没有准备或者根本就拒绝上演,所以我们无法看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其它空间内没有演出(智者大师就在另一个的时空中亲自参观过佛教盛会,发现“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幸好我们还有那么一点点善根,才得以看到或听到一些释迦牟尼佛法会的“剧情介绍”(佛教经典)。

  大乘佛教认为,任何境界无不是心的作用和结果,你以为自己看到了身外的一本书,但它并不在心外,书非书,而是心的影象,但我们人为地把心分成能知的“心”和所知的“境”这两个概念,才产生对立的二元世界。不过,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还不能使你立刻“感受”到一切都是心,你是先听信来自六根的信息再反应出“一切都是心”的知见,也就是说,六根的反应比内心的知见来得快,而真正观察到一切唯心时,是不会让六根占得先机的。
  当一个人见到这个超越于能知心和所知境的心——我们给它个名字叫做“法界心”或“宇宙心”,因为法界的一切作用就是此心的幻化——法即是心,心即是法。这时候,他就能认识到成佛和修行是怎么回事。成佛就是展现出此心圆满自在的本来面目,而修行就是修心,心外无法可修,离此见解即为心外求法,名为“外道”。
  可惜,我们目前的心是被六根所困的妄想心、分别心,是“我的”心,所以不能称为“法界心”、“真如心”。佛经里面经常说,我们的六根是贼,会欺骗我们的真心。法界心不属于任何人,也非一般所说的见闻觉知之心,而是法界作用的本身。此心在小乘存而不论,但对大乘来说则是修行证悟的关键,被称作“一实相印”——三法印合一,若无此心,一切缘起有为法及涅盘无为法皆无从建立。
  那么,法界心的作用是什么呢?大乘佛教说,心的本质是觉性的流露,是光明或能量,心的作用就是心力,也就是业力(小乘所说的业仅限于有漏业,大乘所说的业则包括有漏业和无漏业)或缘起之力。在法界中,一切法都是心与心的互相作用,即互相觉知,而此觉知并不限于六根。
  比如我们知道万有引力,地球上的每个微尘都吸引着全宇宙的每个微尘,这种互相吸引的作用就证明了他们能互相“觉知”,如果它们彼此不能觉知到对方,又怎么能如此精确地各个吸引而丝毫不乱呢?再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就生成水,不会变出金子来;又如吃完饭肚子就自动帮我们消化,不需要控制,这些都是觉知,并非一定要有鼻子眼睛什么的才能觉知。今后你看到一块石头或一片落叶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哦,它认识我,我也认识它,我们正以某种方式互相作用。”
  佛教里面还有个极好的比喻,说有一张以无数颗明珠连缀而成的网,每颗明珠都倒映出所有其它的明珠,然后又被所有其它的明珠倒映回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如此重重无尽,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全息”。根据此喻,法界中的每一个法都无差别地、无遗漏地、无穷尽地影响着所有其它的法,每一个法皆是有觉性的心,因此一切都在觉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法皆是佛法,“烦恼即菩提”。
  佛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因为见到一切都在觉中,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都是觉性的流露。在佛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众生”这回事——这才是度众生的真意。而我们见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不但看自己是众生,看佛也无非是众生。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於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查看个人作品




沙石的插画画廊:
http://chahua.com/u/91177

沙石插画画廊 http://chahua.com/u/91177
http://cg.chahua.org 中国插画画廊-插画师作品展示中心
[楼 主] | Posted:2006-03-14 10:29| 顶端

插画中国 -> 美番连环漫画、单幅漫画、绘本




©   all right reserved China Society Of Illustrator   2003-2021
京ICP备0508256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095号
中画网中国插画网&北京中画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画网 - 中画论坛 - 专注于插画、游戏原画、漫画、油画、卡通动画、像素画等电脑绘画和艺术的专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