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宣言》 插画中国 - 中画网 - 中画论坛 - 职业插画师社区
插画中国
http://bbs.chahua.org
中画网 - 绘画社区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找密码 | 插画作品 | 银行 | 精华区 | 论坛首页 | 插画培训 | 转贴工具 | 帮助 | 简洁版
插画作品 - 插画中国首页 - 插画论坛 - 插画网课 - 插画培训 - 插画招聘征稿 - 插画师信息 - 插画技法交流 金画奖大赛 - 插画教程 - 商业插画- 插画欣赏 - 最新更新
奇幻插画 - 概念插画 - 儿童插画 - 时尚插画 - 新锐潮流 - 写实/唯美 - 漫画卡通绘本 - 涂鸦 - 3d - 像素画 - 周边 - 中秋插画 - 七夕插画
插画中国 -> 插画职场经验、招聘征稿反馈、接稿经历 -> ]《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宣言》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宣言》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lendozheng


lendozheng插画画廊
uid: 26047
级别: 论坛元老
精华: 96
发帖: 21757
威望: 12844 点
积分: 22703 分
推广值: 227 点
注册时间:2005-05-24
最后登陆:2012-04-10
查看作者画廊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宣言》


《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宣言》

创意中国行动——新时代的历史呼唤

《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宣言》
2005年11月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悠悠中国,智慧之邦!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智慧中国,创意之乡!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创意中国,文化图强!

21世纪是怎样的世纪?今天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未来的中国是怎样的中国?这是长期以来,停留在我们中国人脑海里三个最大的问号。
围绕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但有一种答案是明确的——新的世纪是创意经济的世纪;当今世界是创意产业蓬勃兴起的世界;未来的中国应当从文化之邦走向创意之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创意大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创意产业应当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全面腾飞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支柱产业。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如此解释“创意”:“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
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才有生命力。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创造力就是第一推动力。如果说新经济以内容为王,那么创意就是万王之王!
“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中国产业界人士迎接世界创意产业变革浪潮、营造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核力动力的一项战略举措。

(一)世界创意产业潮流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今天美国从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日本人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人打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台湾“行政院”、香港特区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均已把“下一个繁荣”寄托于创意产业的发展,争做亚洲和华语世界的“创意之都”。
英国是第一个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为了改变在世人心目中的老朽没落帝国的旧形象,重塑其在发达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和时代强者的形象,英国在1997年布莱尔工党上台时,就迫不急待地提出了“新英国”计划,其主题就是发展创意产业。2003年春天,布莱尔首相亲自充当形象大使,来到中国推销“创意英国”计划。
1997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仅为6亿英镑,有九万六千名从业人员。而今天,英国的创意产业就产值来说已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从就业人口看,则是第一大产业。
英国的新政策很快引起发达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诸国都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自已的创意产业计划。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亦热火朝天地加入了世界创意产业的大比赛,新西兰总统亲自出面,倡导在有关大学设计创意产业研发机构。
英国对创意产业如此定义:那些源自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干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
按照英国的划分,创意产业至少包括以下13个领域:广告、建筑、艺术与古董、工艺、设计、时尚设计、影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及广播。
如今,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以创意产业为核心推动力的新经济已占据美国GNP的70%,加拿大GDP的60%。
“无创意,勿宁死”,这是曾经成功拯救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而名噪一时的著名企业家亚柯卡的格言。创意能力,已成为国际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与本能。在世界超大型企业中,科技、文化、信息产业越来越多。以纷繁创意吸引了全世界眼球的娱乐产业巨头迪斯尼,其产业规模及赢利长期稳居世界前十强。
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十几个亿美元的票房价值和上百亿美元的整体产值,仅一部影片即可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有关创意经济的最生动的案例。

(二)新三大产业的划分
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传统业态的一二三产业的统称)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今天的新三大产业,创意产业是促进这一产业变革浪潮的根本动力。

沿着对创意及文化产业的时代特征与发展轨迹的分析,我们认为:传统一、二、三产业的划分格局已经过时,今天新的三大产业划分应当是传统产业(传统业态的一、二、三产业部分)、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
300多年前,肇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工业从农业当中独立出来,第二产业诞生。进入20世纪后,服务产业的兴起与福特主义浪潮迎头相撞,于是出现了第三产业的概念。此三大产业划分,说到底是资本主义中期的产物,是工业文明的标志。
进入九十年代,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打乱了传统三大产业划分格局的阵脚。有人将其归入到第三产业,有人干脆称其为第四产业。
那么文化产业呢?这个以往被有意无意强行塞到第三产业的狭小偏宫里的新兴产业,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显得来势汹涌,日益巨大无边。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更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文化产业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就产业规模,还是就其无所不在的广泛影响,文化产业都俨然是一个独立的产业。
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将传统业态的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统称为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相并提。新三大产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文化产业决定信息产业的内容空间,而信息产业一方面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同时又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文化产业往往以信息产业的面貌出现,并常常借助传统产业的形式。
新三大产业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美国农场上里,装着最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新型拖拉机在空旷无人的农田里作业,操作者呆在遥远地方舒适的现代化别墅里一边喝着啤酒看着喜剧片一边遥控这一切。这样的生产模式是归于农业呢,还是工业?很显然,它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互交融的最生动的注脚,而由此呈现构出的新型耕作文化,一定是超越了所有古人的想象:原来最原始的农业耕作也可以完全脱离简单的体力劳动,而代之以人脑加机器的操作。
新三大产业在相互渗透中融合,在互相依赖中共同升级。作为文化产业之核心组成部分的创意产业,在这一过程中始络扮演着枢纽与轴心的作用,是催生这一切产业变革的根本动力。因为,在人类所有产业变革大潮的每一朵浪花中,都闪烁着人的创意的光芒。

(三)“创意中国”行动的提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创意产业是新经济的根本推动力。

自然要进化,社会要变革,人类要创新。
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产业变革浪潮,面对全球创意产业的兴起,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传统的13亿中国人该当何为?
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廉价的劳力、土地、矿产等资源,以及被这些廉价资源吸引来的大规模投资。
但是,这样的发展模式,造成的深重弊端已不堪入目:我们宝贵的资源被大量的浪费,我们美丽的神州大地正承受五千年未有之环境破坏和生态灾难,我们无数的兄弟姐妹只能靠出卖身心健康乃至宝贵生命来赚取低廉的劳动收入,我们大量的企业只能依附于世界巨头之股腋,一边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一边还得承受反倾销的指控。
我们就是这样憧憬“世界工厂”的迷梦吗?这样的“中国制造”能带领我们的国家走向真正的繁荣吗?这样的产业格局能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全面小康吗?
勿庸置疑,我们在制造业方面的既有优势,是不可否认和抛弃的,制造业在未来仍需继续强调,它仍将是解决中国就业压力、构成中国比较竞争优势的基础所在。
但,只有基于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繁荣,只有依靠创意产业的引领,“中国制造”才能突破现有之“世界打工者”命运和身份定位,中国成为集强大的发明、设计、制造能力于一身的经济强国。
所以,我们认为,全党有识之士,全中国的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各级领导者、工作人员、知识分子、科技专家、教育工作者和一切有识人士,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信息与思想的生产、传播和使用。
我们始终认同和尊敬传统劳动的价值。但人类劳动的方式是日新月异的。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看注脑力劳动、知识、思想与智慧的价值。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才有生命力。如果说新经济以内容为王,那么创意就是万王之王!没有创意,就没有新经济,就没有未来的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创意中国行动,应当是新时期国家、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文化创新行动,是发挖中国智慧、打造创意社会、赶超世界新产业革命浪潮的全民战略行动。
我们相信,创意中国行动,将在世界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版图上点燃中国智慧的圣火。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传统的13亿中国人,要凭自已的头脑与智慧,勤奋与灵敏,抢占世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高地,为推动本民族及整个人类的知识创新和文化进步,作出自已应有的独特的贡献。

(四)、创意产业与“文化边疆”
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治国、文化创富的时代已经到来

创意产业的兴起,迎合了一个重要的全球趋势,那就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也就是经济的文化化趋势和文化的经济化趋势。这就是说,经济中的文化的、知识的、信息的、科技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主导的、甚至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文化,作为日益强大的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的、以至支柱性的产业,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说到底来自一国文化的竞争力,文化的强盛是一国强盛的根本。文化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的根本在于人,在于国民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89岁的思想家于光远老人,早在十多年前就多次提出:
“发展文化是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头等大事。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常需要文化的支持。“经济是主要的,文化是次要的”和“上齿是主要的,下齿是次要的”是同样站不住脚的。
多年来,这位老人不断地倡导:要提高社会各界从领导到群众的文化意识,在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中普遍重视运用文化手段。“作到这两条很不容易,要求有很强的声音去鼓吹和呼吁。在这件事情上,我愿意尽自已最大的力量”。
这位中国老人还认为,今天的时代是大整合的时代,而文化,是推动这种大整合的基本动力与渠道,也是塑造人类新时代的根本的无所不在的元素。
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及创意为本的文化经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指出:在信息时代,资本、自然原料、甚至土地不见得是财富。今天投资驱动型(investment driven)经济已经走到尽头,我们须走向创新驱动型(innovation driven)经济与知识驱动型经济的领域。它需要新思维、新知识来推动。
发生在2003年春天的美伊战争,让人们看到了超级大国对于石油资源的迷恋和占有欲。神舟五号的升天,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在陆地、海洋国土之上,还有存在于太空的“高边疆”。
现在,需要强调另一个概念:“文化边疆”。勿庸置疑的是,“文化边疆”的争夺,已成为未来世界各国竞争之焦点!以文化权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将超越军事等一切硬实力,在根本上决定一国综合实力之强弱与国际影响。
与经济相比,文化的影响更加长久,更加深远。我们不仅要承担振兴中华的经济责任,更要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这两种责任天然合一。
今天必须依靠文化的振兴,才能带动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今天,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治国、文化创富的时代已经到来!

(五)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解读
艺术、想象力和科技的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第一生产力

在创意经济时代,科学与艺术(人文)将在新的高度新的境界第二次握手。正如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所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在今天应当回到它应有的内涵。
在英文里,科学与技术是两个词汇,但翻译成中文后,却成了一个词汇,变成了这样的理解: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科技=技术。于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成了“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科学与技术创新工程成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狭义的技术诉求不自不觉地成为我们的政策实践。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创造力就是第一推动力。
而人类一切科学与技术发现、发明与创造,都来源于想象力,而想象力来源于艺术修养。只在基于艺术、想象力与科学技术的三位一体的结构,我们才能正确地解释和认识人的创新能力,而人的创新能力才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我们的定义是:生产力=艺术+想象力+科技。在生产力的构成图里,技术只是一个终端。艺术、想象力和科技的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第一生产力。
首先是人类的想象力,然后是艺术的表达,然后才转化为作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技术。一个苹果落地,使牛顿想象到万有引力的存在;幼年爱迪生近乎荒诞的孵鸡蛋的故事,反映了他超常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是个高超在小提琴家,他一生对画图的热爱远胜于数学公式。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背后,是达芬奇的充满智慧的头脑,以及许多不为多数人所知晓的科学创意:他构思了最早的飞行器、潜水艇、坦克车等。
事实已经证明:简单的缺乏人文根基的技术教育,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具有健康永续的创新冲动和创造能力的科学精英。
因为,一切高科技产品,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服务的,它们都离不开文化,离不开文化所昭示的生存的意义、生活的意味和人的生命的本质。高科技产品也只有最终依赖人们对文化服务的越来越广泛全面的需要,才能获得日益广阔的市场。
一种无关人和人的文化的高科技既没有必要发展,也不可能发展起来。这就是今天高科技行业特别是IT业出现大量泡沫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瞩目当代世界,高新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已造就了众多新奇的文化形态,为传统的文化地图开拓了大片生疏的领土,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迈向更高的境界,通达更远的边疆。

(六)对“创意中国”行动的政治解读
而惟有政治制度空间的保障,才能在根本上解放上每一个人的自由创造活力。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认为,实施开展“创意中国”行动,是贯彻执行全面、统筹、科学、和谐的新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联合国在1996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术语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新发展观,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而文化的发展,就是人文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它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指标,是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旨,是新发展观的灵魂。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共十六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需要和呼唤创新的中国,而一切创新的根本是文化的创新。
今天,我们需要创构政治的新文化,需要创构经济的新文化,需要创构文化的新文化。
所以,今天我们发起的“创意中国”行动,是一项全面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新发展观是它的本质、宗旨和灵魂。
因为,一切真正的创新,一切伟大的创意,说到底,皆源于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开放之视野,创新之精神。它不仅依赖个人之智慧与灵感,更依赖社会集体的创新机制和氛围,依赖于整个民族的创新活力。
也就是说,今日中国的创新,依赖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改革和全面进步。而惟有政治制度空间的保障,才能在根本上解放上每一个人的自由创造的活力。
追求一切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自《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提出的基本诉求,也是近百年来无数中华先烈和共产党人所孜孜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亦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

(七)人类需要来自东方的“创意哲学”
正是基于每个国家的每个人的自由创造,人类才能实现其最具大同性的理想愿景。

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说到底是以人为目的,服务于人,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随着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人们的社会需求正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娱乐的、休闲的需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生存质量。
关于这一点,我们应当听听丹麦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的深刻见解。他认为,人类在经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
在商品世界中,不仅娱乐业,而且日用品行业也在产品中加入想象、故事和情感。沃尔夫?伦森断言,未来人们从商品中购买的主要是故事、传奇、感情及生活方式。
他说:贫穷将被重新定义为“无力满足物质需要以外的需求”。
今天,这样的趋势已经出现:人们消费的注意力正从物资需要转移到精神需要,从科学和技术转移到情感和逸闻趣事。
而随着人类对服务业、娱乐业、旅游业、影视业、信息业、网络业的日益增加的需求,未来的经济学将让位于心理学,心灵资源的开发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成为人类生活和生活领域的中心。
心灵资源的开发,正是一切创意之基础。心灵资源的占有和消费,正是文化消费的本质。
当人们要追求更高质量的更符合个人意志的生活,追求作为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追求感官的全面解放时,人的本质力量便得到了全面实现。这就是“创意哲学”的基本内涵。
创造面前人人平等。创意面前人人平等。这种看似生硬的概括背景,蕴藏着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真切的逻辑。
在某种意义上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现代基督文明的骗局。因为法律的效力来源于解释,谁具有解释力,谁占有话语权,谁就可能离法官的偏好更近。而基于个人智力的自由创造,却是每个人天然平等的权利。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难理解,任何宗教或哲学体系都是关于创造的基本解释,或者说,都是以解释宇宙与人类之创造为其开篇或逻辑起点的。
今天,创意产业在世界的普遍兴起,是构造人类新历史的契机。只有在自由创造的五彩神灯下,世界各国、各种族、各民族、各阶层的人们,才能实现其先验之平等,才能达成文化的多样化和文明的共存。正是基于每个国家的每个人的自由创造,人类才能实现其最具大同性的理想愿景。
所以,创意哲学,将是东西方哲学汇通的一条捷径;创意产业之路,是人类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创意社会,是地球村的理想生态。
在人类的今天,创意产业的兴起,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天时、地利与人和条件。全世界的创造者,都应当在人性解放、平等创意、自由创造、共同繁荣的旗号下,联合起来!

(八)发起“创意中国产业联盟”
创意中国行动,在产业运作角度,应当有三个方面:品牌中国,典藏中国,体验中国。

为推动创意产业的全面永续发展,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需要一种有利于激发企业家、艺术家们创造热情的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也需要一种有利于进行创造性建设和和创造性破坏的社会评价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需要一种能够激发全社会进行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
为此,我们面向全中国的城市、企业、个人,倡议发起“创意中国产业联盟”。其目标,就是要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交流平台,通过发布信息、提供网络等各种方式,帮助理顺创意、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关系,努力将创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连成一体,强调创意更好、生产更好、销售更多并将创意产品销售到更大市场,从而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我们并提议,国家将每年5月22日定为“创意产业日”,开展“创意中国周”活动。
创意中国,商机无限。如果说人类因梦想而伟大,那么创意企业就是梦工厂。但技术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把技术新发明引入经济之中的企业家才是“创新者”。反过来,只有“创新者”才配得上企业家的称号,否则只是企业主。基于此,我们热情地呼唤越来越多的产业人士争做创新者,我们期待你们以各种方式加入“创意中国联盟”之伟大行动。
我们认为,创意中国行动,在产业运作角度,应当有三个方面:品牌中国,典藏中国,体验中国。
“文化的光环与商业的浪潮合力,把国家这个利益共同体(community)浓缩为一种超级商业品牌,营销国家像营销城市和商业一样变得无所不在。”
来自《新周刊》的这段文字,可以用来解释“品牌中国”所要扮演的首要任务:如何在全球化的国家营销当中,使中国显得更出众?如何在全球化的大合唱中,让中国的声音更加宏亮清晰?在日益多元一体的世界,如何设计中国的形象?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现时使命。
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典藏珍品。但在今天面向世界的国家营销中,仅靠兜售我们的历史和古董是远远不够的。所有传统文化都需要全新的系统化的包装。创意产业的使命在于,要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既具有东方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又具有世界一流的工艺,并在使用性、产品形态与包装设计上,充分国际化、精品化,从而具有了典藏性。
以形象创新和跨文化的传播设计为途径,将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向世界传介,以增加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体验与情感认同,这是中国创意产业面临的基本使命。比如,对于北京旅游界人士来说,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如何改变外国游客逗留时间越来越短、购买商品越来越少的现状。

(九)回到教育和人
要让创新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而且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英国国会在1998年的一份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明确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认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认为,过去背诵式的学科教育必须改变,公民的创意思维不足,国家就无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新加坡政府提出:将文艺教育和富有文艺精神的创意教育,融入基础教育里面,是教育改革乃至未来人力资源培训的核心工作。
来自文化部权威专家柳士发的呼唤正是我们的心声:国家应当把创意产业作为一个国家战略产业加以对待,把创意资源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资源加以管理,制订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引导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新经济、新文化在中国的崛起创造条件。
他指出:只有引导当代中国从学习经济时代走向创意经济时代,从学习文化时代走向创意文化时代,实现从以学为主向创意第一的战略转变,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他认为:要将富有创意的产业环境和富有创意的生活氛围融为一体,使人们既能创造性地工作,又能创造性地生活,让创新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而且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九)历史的喻言
惟有走技术经济范式、制度行政范式、文化教育范式三位一体之变革道路,才能根治中国的问题,而取得改革的成功。

世事沧桑,瞬间百年。今天,当我们畅想“创意中国”之行动与美好蓝图时,不能不简略地回顾一下历史,倾听一下历史老人的感叹。
这是惊人的巧合!从1894年到1904年,从1994年到2004年,近代中国的命运,竟在这个百年之前后两个十年里,悄然而深刻地奠定了。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装备与技术实力与日本海军不相上下的北洋水师被一举击溃,直接原因是多了几发哑弹。它表明,以单纯的技术经济范式求社会变革的道路走不通。
1898年发生的戊戌变法失败表明,试图单方面从制度行政范式进行激进变革的尝试也走不通。
1904年,是中国近史教育史上有着极重要地位的南开学校开办之年。创办者张伯龄,是甲午海战时的一位水兵,深感于国家积弊之重,决定以文化教育救国,并终生而为之,从而开启了以文化教育范式来寻求社会变革的探索与尝试。张伯龄苦盼五十年,等到了解放,其所办的私学却被收为公有,他本人因曾被迫为国民党教育部服务而遭打击,疾愤而死。
百年前的那个十年里的这三场变革事件,分别试图从技术经济范式、制度行政范式和文化教育范式推动中国之变革,结果都遭遇失败。
这说明一个真理:任何单向的变革努力,都无法救治中国。惟有走技术经济范式、制度行政范式、文化教育范式三位一体之变革道路,才能根治中国的问题,而取得改革的成功。
1994年以来的十年正是这种三位一体改革全面推进的十年。
1994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4月10日,中国正式接通国际互联网元年,被接纳为国际互联网成员。.cn服务器被从美国搬到了中国大陆,使中国具有了新球籍,并拉开了中国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序幕。
此后十年是中国经济、文化和政治改革蓬勃发展的十年。市场经济,软着陆,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人为本,三个代表,申奥,入世,神州五号,新发展观,这些热门词汇,描绘了十年来丰富的经济与政治变革的图景。
2004年,保护私有财富和人权条款被写入新宪法,成为中国迈向新纪元的标志。互联网民意的推动,功不可没。
而文化教育变革,亦开始大踏步推进。自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力度推进教育兴国战略,高校扩招使中国大学在校生迅速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2004年初,民办教育法的实施,是中国教育振兴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三个代表”的提出,使中国政治开始打破毛泽东时代的一元论模式(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和邓小平的二元论模式(经济加政治:白猫黑猫抓着老鼠都是好猫),形成经济、文化、政治全面发展的三元结构模式。文化被前所未有的提出,并放到经济(先进生产力)和政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间,成为粘合并包容经济与政治而实现三位一体变革的推进器。
今天,创意中国行动的提出,正是中国经济、文化、政治三位一体变革的发展模式的生动体现,也是全面统筹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百年前的十年是这个百年的开始,百年后的十年是这个百年的结束,又是新百年的开始,也是新千年的开始。
中国在三百年前错过了工业革命,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错过抢占创意产业革命高地的机会。
从工业革命到创意产业,从相对论到纳米技术,人类在可预见的历史时期里已完成了几近终极的经济与技术革命任务。所以,创意产业革命浪潮,也许是中国人最后的历史机遇。

(十一)时代的呼唤

在科技这个单向度的话语里,中国人一直跟在西方人的后面艰难跋涉。由于我们科学上的落后,造成了“所有的中国古典与现代的东西都是落后的”的错觉,这使得我们不知不觉间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中的异邦。
所以,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传统语境里,中国人一直无法构建自已的文化自信。但在经济、文化、政治三位一体的创意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更好地找到我们的存在与优势。
二进制,被公认为是莱布尼兹的创意和伟大发现。但实际上,中国古代易经里伏曦八卦,早已有了二进制的创意,这是莱布尼兹生前就发现和惊叹过的事情。
我们曾经是这样的创意大国,我们今天在这样好的情况下,有理由比先人创造更多。中华民族在未来的百年里,有理由创造出比以往所有时代加起来都和的财富。
新经济、新文化、新生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旗帜和诉求。
从数字地球经由数字亚洲直到数字中国,我们聚焦中国;从网络社会经由网络文明直到网络文化,我们聚焦文化。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直到创意社会,我们聚焦新的世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到中国创造,我们聚焦当代中国。为此我们主张实施创意世纪计划,开展创意中国行动。
实施创意世纪计划是一个创造未来的永远过程,今天只是它的起跑线;开展创意中国行动是一个诉诸全民的系统工程,文化产业只是它的出发地。
今天,面对世界创意产业的潮流,中国人应当有足够的自信,来向世界展示一个创意大国的形象。
今天,是将我们的五千年文化历史传统与13亿人的聪明才智变现成财富的时代。
今天,我们应打破一切心灵桎梏、思想枷锁和陈规陋习,迎着十六大的春风,以自由创造之精神,大胆描绘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新蓝图,来实践和平崛起新道路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创意!
我们再此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发出真诚的呼唤:让13亿中国人的创造潜能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都能得到充分涌流,让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全面自由发展,让当代中国在不断地创新和超越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日我们所发布的宣言,有许多思想之灵感与语言的火花乃至大片精彩的话语,来自文化部的权威专家柳士发先生的《实施创意世纪计划,开展创意中国行动》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金元浦先生的《文化产业的腾飞》。我们认为,柳士发先生的文章是有关中国创意产业的至关重要的文献,金元浦先生的文章反映了他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方向发展有着权威和清醒的认知。在今天,我们非常诚挚地向两位先生所做的工作及提供的思考平台表示祟高的敬意!我们并为在共同促进中国文化复兴与创意产业腾飞的道路上,有这样的前辈与同道而备感欣荣!
在此,我们再次真诚的呼唤,一切开明的有识之士,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创意中国联盟中来,以各种合适的方式参与到中国文化产业变革和创意产业崛起的大业中来。
当五千年历史之中国踏上现代文化产业腾飞的跑道,当13亿中国人一起插上自由创意的翅膀,大同之世界必起之而欢呼,人类之未来必因之而改变!


查看个人作品




lendozheng的插画画廊:
http://chahua.com/u/26047

lendozheng插画画廊 http://chahua.com/u/26047
http://cg.chahua.org 中国插画画廊-插画师作品展示中心
[b][color=#42ffbc]~没有能不能 只有敢不敢,可以不要牛奶.面包,但不可以不要尊严,可以没有金钱.地位,但不可以没有人格,富有人人向往,但必须用智慧和勤劳去创造,才能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有.........[/color][/b]
[楼 主] | Posted:2008-02-24 00:24| 顶端

插画中国 -> 插画职场经验、招聘征稿反馈、接稿经历




©   all right reserved China Society Of Illustrator   2003-2021
京ICP备0508256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095号
中画网中国插画网&北京中画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画网 - 中画论坛 - 专注于插画、游戏原画、漫画、油画、卡通动画、像素画等电脑绘画和艺术的专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