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色彩 (1) 插画中国 - 中画网 - 中画论坛 - 职业插画师社区
插画中国
http://bbs.chahua.org
中画网 - 绘画社区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找密码 | 插画作品 | 银行 | 精华区 | 论坛首页 | 插画培训 | 转贴工具 | 帮助 | 简洁版
插画作品 - 插画中国首页 - 插画论坛 - 插画网课 - 插画培训 - 插画招聘征稿 - 插画师信息 - 插画技法交流 金画奖大赛 - 插画教程 - 商业插画- 插画欣赏 - 最新更新
奇幻插画 - 概念插画 - 儿童插画 - 时尚插画 - 新锐潮流 - 写实/唯美 - 漫画卡通绘本 - 涂鸦 - 3d - 像素画 - 周边 - 中秋插画 - 七夕插画
插画中国 -> Painter教程、Photoshop教程与电脑绘画软件技术 -> 也谈色彩 (1)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也谈色彩 (1)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redwind0424


redwind0424插画画廊
uid: 368862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1 点
积分: 10 分
推广值: 0 点
注册时间:2009-02-20
最后登陆:2009-06-10
查看作者画廊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也谈色彩 (1)


文字

也谈色彩 (1)

风中草  2009年5月18日


1色彩定义

我们一生中看到的万事万物都是彩色的,一旦我们的世界失去了色彩(广义的色彩也包括不同明度的黑、灰、白;所以不要侥幸地想象可以把世界当成黑白电视看),我们就会像盲人一样,在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失去了这个世界。

但是色彩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属性?抑或纯粹是我们感官和心理的产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究竟“看”到的是什么?

翻开市面上的各种“高等院校”美术教材,一会儿我们被告知:“物质表面具有色素”(1),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色彩。一会儿又有教授说,“光源、反光物体和人眼睛是色彩的三要素”(2)。一会儿又有人斩钉截铁的断定:“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物体吸收一部分颜色,反射一部分颜色”(1),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我不知道这些美术学院的教授和千千万万的毕业生们是不是思考过:
1)      如果真的是“物质表面具有色素”,为什么在黑暗中看不到这些物体的色彩?他们的“色素”到哪里去了呢?
2)      如果“反光物体”真的是不可或缺的“色彩的三要素”之一,那么一块高温的钢坯为什么可以使我们在黑暗中也可以看到绚烂的红色呢?难道一定要再找一个“反光物体”放在旁边构成什么“三要素”吗?
3)      物体及其表面的物质构成千差万别,它们对“颜色”(严格的说,应当是光线中不同波长的波)如何产生“异”、“同”?如何“相斥”?又如何“相吸”?为什么同一座山、同一片水面在清晨和傍晚会有不同的“相斥”和“相吸”呢?

可以宽恕的是,这些教授、艺术大师们并不必同时也是科学家和哲学家。但是不那么可宽恕的是,由于他们每天都在教人以自己完全不懂的东西,使得他们自己和千千万万虔诚的弟子们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自己试图表现的是什么?换句话说,他们一辈子都是在用自己基本上一无所知的色彩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灵感和创意。

毫无疑问,一个人或许可以靠这种“行入”的方式攀上艺术的高峰,但是永远无法到达光辉的顶点。不是吗?

每想到这些,我就觉得世界上好多事情还不像人们自以为的那样“简单”、“确定”和“板上钉钉”,还有无穷无尽的问题横在我们的前面。而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好首先还是从严格的定义出发。

色彩是什么?

我认为严格的定义应当是:色彩是生物对光波的一种视觉感觉。

1)      为什么把色彩定义为“感觉”,难道色彩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物质的客观性质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图1) :

心 理 过 程
                             ↓
                  辩识 / 识别 ——(产生“概念”、“判断”和“错觉”等等)
                             ↑↓
                  知 觉 组 织   (借助经验和知识)
                             ↑↓
           感   觉 (如视网膜成像的近距离刺激引起神经冲动,产生色彩感觉)
                             ↑
           外部环境刺激 (如光波——远距离刺激)

从上图可以看出,光波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色彩是在感觉阶段才产生的,同时也必然受到人的意识活动的参与和影响。与其说它是感觉的产物,不如说它本身就是感觉过程。因此色彩并不是一种不需要人的意识活动参与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者物质性质。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场景或者一幅画会给不同的摄影师或者画家不同的色彩(感觉)。以往的教科书把色彩说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者物质性质,实际上是机械唯物论。马克思曾经说过:“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3)因此要正确地定义“色彩”,必须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把色彩看成是生物的感官(在这里即是人的眼睛、大脑和神经系统)所产生的表达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哲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所定义的“感觉”(4)。常常可以听到画家和摄影师说对色彩“有感觉”、“没感觉”或者要“寻找感觉”、“相信感觉”,却从来没听他们说过要寻找物质的客观存在的色彩性质。所以,我们只能把色彩定义为一种感觉。这种“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马克思(1))。

2)      为什么要强调“光波”和“视觉”?
因为光波对人的视觉系统的刺激是色彩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一个视觉(不仅仅限于眼睛)系统则是在有可见光波刺激的条件下,产生色彩感觉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至于一些特例,如耳朵听字、盲人作画等,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3)      为什么是“生物”而不是“人类”?难道色彩不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感觉吗?
      色彩感觉并不是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是什么“人类独有”的。不难证明:猴子、鹰、猫科动物等等也都具有非常敏锐和独到的色彩感觉,有时甚至超过了人类。不管人类如何自命不凡,人类在色彩感觉能力上,至多也只不过是像帕斯卡所说的一个“中项”(至于动物不会摄影和画画则是另外一回事)。同时我们也还不敢断言:微生物和植物就一定没有色彩感觉。理论上说,不同程度的色彩感觉,是一切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之一。

4)      为什么要加上限制词“一种”?
因为生物的视觉感觉并不仅限于色彩,同时还有距离感觉、体积感觉等等。色彩只是视觉感觉中的一种。



结论:
色彩不是客观世界的现象或者性质,而是在物理(光)、生理(视觉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心理(如经验、习惯、心情等等)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形成和存在的一种感觉。

======================

参考文献

1)      高等院校设计专业辅导教材
2)      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材
3)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4)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第1版


查看个人作品




redwind0424的插画画廊:
http://chahua.com/u/368862

redwind0424插画画廊 http://chahua.com/u/368862
http://cg.chahua.org 中国插画画廊-插画师作品展示中心
[楼 主] | Posted:2009-05-29 15:03| 顶端

插画中国 -> Painter教程、Photoshop教程与电脑绘画软件技术




©   all right reserved China Society Of Illustrator   2003-2021
京ICP备0508256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095号
中画网中国插画网&北京中画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画网 - 中画论坛 - 专注于插画、游戏原画、漫画、油画、卡通动画、像素画等电脑绘画和艺术的专业论坛